潛江:我們都是春日里的追“鋒”者
當三月的風掠過漢江之畔,第62個學雷鋒紀念日如約而至。在這片美麗的水鄉大地上,16.4萬名志愿者化身新時代的追“鋒”者,以平凡善舉匯成暖流,用躬身實踐書寫答卷。
“清潔家園”繡出凈美底色
3月4日的泰豐街道,鐵鍬與掃帚合鳴。20余名青年志愿者穿行鄰里間、俯身溝渠畔,將房前屋后的秸稈樹枝、池塘邊的陳年雜草逐一清剿。
這樣的整治圖景是潛江社會治理的微縮模型。
在老舊小區,樓道堆積物被“斷舍離”,墻上“秀”出文明彩繪。當熊口鎮“最美庭院”流動紅旗隨風招展,當園林街道“周末清潔日”積分可兌換綠植,清潔家園已從政府主導的“大合唱”,演變為全民接力的“春風行動”。
黨建領航織密治理“經緯”
“叔叔,用棒棒糖換您的香煙好嗎?”3月1日,園林青廣場上,一場“甜蜜攻勢”悄然展開。這場“甜蜜置換”行動,將健康宣教與社會實踐巧妙融合。
人文溫度讓公共服務不再是刻板的政策條文,這樣的治理智慧,在金陵寺社區有了更系統的表達。
作為黨建引領“專業社工+志愿服務”融合發展的省級試點,這里構建起黨組織引領的議事矩陣,黨員社工、黨員志愿者與居民圍坐,一方負責“頭腦風暴”,另一方則運用社會工作方法進行需求排序和方案設計,10支覆蓋文化文藝、應急安全、生活幫扶等功能的志愿服務隊主動認領,齊心協力推進。
黨建引領下的治理創新綻放異彩,根據群眾需求提供多樣化“點單式”定制服務,實現志愿服務從量到質的躍升。
民生潤澤解鎖幸福“密碼”
2月28日,竹根灘鎮社工站聯合市殘聯開展重度殘疾人居家無障礙改造活動,改善24名重度殘疾人生活質量,讓他們幸福感滿滿。
3月3日,江漢油田總醫院CT候診區發生暖心一幕,面對獨自照顧癱瘓老伴的焦慮老人,志愿者們化身“臨時家人”,幫助其老伴完成核磁共振檢查。
據了解,這是江漢義工志愿服務中心開展愛心導診服務的第九年,九年磨礪的“一慢二問三確認”(放慢語速講解、主動詢問需求、逐項核對信息)服務密碼,將冰冷的智能終端焐熱成溫情紐帶。
當街邊老人顫抖的手被輕輕攙扶,當留守兒童臉上笑容舒展,這些細膩的民生觸點,在潛江已演化為可量化的溫暖積分:301.7萬小時的志愿服務時長,換算成具體場景,大約是5萬次攙扶、10萬句問候、100萬次微笑。
星火燎原激揚文明之光
外賣騎手李師傅的保溫箱里多出一疊反詐宣傳單,物業保安王大叔的值班室變身微型便民站……
3月5日,市委社會工作部聯合市住房與城市更新局、市市場監管局等部門開展外賣騎手與物業保安“牽手行動”,發布《“牽手行動”倡議書》《外賣騎手“十要十不”行為公約》《物業保安人員“十要十不”行為公約》,成立潛江美送黃騎士志愿服務隊、潛江壹城藍騎士志愿服務隊和潛江市物業志愿服務隊,10名外賣騎手被聘為物業服務義務監督員,參與社區志愿服務活動,攜手應對突發情況。
這些流動的“文明信使”,讓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煥發新生機。
更有深意的是身份的重構:退休教師成為社區調解員,網約車司機兼任免費導游,小學生化身文明勸導員……“人人可及”的微公益就像江漢平原的油菜花,每朵花雖小,連成片卻是撼動人心的春潮。
春風又綠漢江岸,那一抹躍動的“志愿紅”溫暖了整座城市。文明新芽在黨建的沃土里,在專業的修剪中,在全民的澆灌下,終將長成遮天蔽日的幸福綠蔭。
“清潔家園”繡出凈美底色
3月4日的泰豐街道,鐵鍬與掃帚合鳴。20余名青年志愿者穿行鄰里間、俯身溝渠畔,將房前屋后的秸稈樹枝、池塘邊的陳年雜草逐一清剿。
這樣的整治圖景是潛江社會治理的微縮模型。

黨建領航織密治理“經緯”
“叔叔,用棒棒糖換您的香煙好嗎?”3月1日,園林青廣場上,一場“甜蜜攻勢”悄然展開。這場“甜蜜置換”行動,將健康宣教與社會實踐巧妙融合。
人文溫度讓公共服務不再是刻板的政策條文,這樣的治理智慧,在金陵寺社區有了更系統的表達。
作為黨建引領“專業社工+志愿服務”融合發展的省級試點,這里構建起黨組織引領的議事矩陣,黨員社工、黨員志愿者與居民圍坐,一方負責“頭腦風暴”,另一方則運用社會工作方法進行需求排序和方案設計,10支覆蓋文化文藝、應急安全、生活幫扶等功能的志愿服務隊主動認領,齊心協力推進。
黨建引領下的治理創新綻放異彩,根據群眾需求提供多樣化“點單式”定制服務,實現志愿服務從量到質的躍升。
民生潤澤解鎖幸福“密碼”
2月28日,竹根灘鎮社工站聯合市殘聯開展重度殘疾人居家無障礙改造活動,改善24名重度殘疾人生活質量,讓他們幸福感滿滿。
3月3日,江漢油田總醫院CT候診區發生暖心一幕,面對獨自照顧癱瘓老伴的焦慮老人,志愿者們化身“臨時家人”,幫助其老伴完成核磁共振檢查。
據了解,這是江漢義工志愿服務中心開展愛心導診服務的第九年,九年磨礪的“一慢二問三確認”(放慢語速講解、主動詢問需求、逐項核對信息)服務密碼,將冰冷的智能終端焐熱成溫情紐帶。
當街邊老人顫抖的手被輕輕攙扶,當留守兒童臉上笑容舒展,這些細膩的民生觸點,在潛江已演化為可量化的溫暖積分:301.7萬小時的志愿服務時長,換算成具體場景,大約是5萬次攙扶、10萬句問候、100萬次微笑。
星火燎原激揚文明之光
外賣騎手李師傅的保溫箱里多出一疊反詐宣傳單,物業保安王大叔的值班室變身微型便民站……
3月5日,市委社會工作部聯合市住房與城市更新局、市市場監管局等部門開展外賣騎手與物業保安“牽手行動”,發布《“牽手行動”倡議書》《外賣騎手“十要十不”行為公約》《物業保安人員“十要十不”行為公約》,成立潛江美送黃騎士志愿服務隊、潛江壹城藍騎士志愿服務隊和潛江市物業志愿服務隊,10名外賣騎手被聘為物業服務義務監督員,參與社區志愿服務活動,攜手應對突發情況。
這些流動的“文明信使”,讓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煥發新生機。
更有深意的是身份的重構:退休教師成為社區調解員,網約車司機兼任免費導游,小學生化身文明勸導員……“人人可及”的微公益就像江漢平原的油菜花,每朵花雖小,連成片卻是撼動人心的春潮。
春風又綠漢江岸,那一抹躍動的“志愿紅”溫暖了整座城市。文明新芽在黨建的沃土里,在專業的修剪中,在全民的澆灌下,終將長成遮天蔽日的幸福綠蔭。
2025-03-06 關注: 來源:潛江資訊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