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舌尖到心尖 潛江龍蝦“新”風勁吹
今年“五一”,潛江迎來旅游高峰,百萬游客循著蝦香奔涌而來,只為解鎖一場從舌尖到心尖的獨特體驗。當一只只紅亮飽滿的小龍蝦成為現象級“流量擔當”,潛江龍蝦憑什么讓全國游客“五一狂沖”?答案藏在一只“成長型蝦”的進化密碼里。
在“年年歲歲蝦相似”的品質堅守中,潛江正以“歲歲年年‘新’不同”的創新姿態破局:從口味推陳出新到產業模式升級,從消費場景迭代到文旅深度融合,一場貫穿“舌尖美味”與“心尖共鳴”的龍蝦產業“進化論”激昂上演,讓這只“紅色小精靈”不僅成為味蕾焦點,更成為解碼城市創新活力的時代符號。
A.新口味
龍蝦混搭解鎖舌尖“彩蛋”
焌米茶搭配小龍蝦成“夏日限定”、榴蓮芝士“硬剛”小龍蝦……今年,我市各蝦店紛紛腦洞大開,創新口味,解鎖“蝦界盲盒”。
“這是什么神仙搭配?本以為是黑暗料理,結果我炫了三斤!”近日,在后湖管理區蝦谷小院,剛剛吃完這里的“蝦谷茶香蝦”,食客王思瑤贊不絕口,“蝦肉帶著焌米茶的焦香和茶葉的清香,越嚼越鮮,最后還能品出點回甘!油脂感被茶香巧妙中和,滿口都是清爽的鮮意。”
店老板莊燕笑著走過來,解釋道:“潛江人夏天離不開焌米茶,更少不了小龍蝦,為啥不把它們‘湊一對’?其實茶香蝦的靈感,源自老一輩‘以茶入饌’的智慧。”說著,她看向廚房方向,廚師正往鐵鍋里倒入焌米茶茶湯。只見茶湯滾沸后,新鮮的炮頭蝦“撲通”下鍋,與三皮罐茶葉、八角、桂皮共舞,紅亮的蝦殼漸漸裹上一層茶褐色的光澤。
來自武漢的客商李老板也在店里,他邊吃邊不停地拍照發朋友圈,興奮地說:“這才是潛江的‘土味高級感’,鄉村美食的‘黃金組合’,讓朋友嘗嘗潛江的‘茶香混搭’。”
如果說茶香蝦是溫柔的歲月情書,那么曉飛歌餐廳的“榴蓮小龍蝦”則是一場“硬核”的味覺Battle。“這搭配太‘野’了!”很多人開始時皺眉,但在嘗過第一口后徹底“真香”——蝦肉鮮甜入口,緊接著榴蓮的甜糯如潮水般漫過味蕾,兩種看似對立的味道竟在口腔里達成奇妙的和解。社交平臺上瞬間涌現“榴蓮控狂喜”“小龍蝦界的破壁者”等熱評。
此外還有蝦黃鮑汁脆米龍蝦盅,脆、嫩、鮮、香層層遞進;話梅蝦鉗,酸甜的話梅汁滲入蝦肉,彈牙解膩;蜂蜜芥末蝦,芥末的辛香混著蜂蜜的甘甜,恰如其分地平衡了蝦肉的厚重……10多種創新口味應運而生。
從最初油燜大蝦“一枝獨秀”,到蒜蓉蝦、鹵蝦、檸檬泡泡蝦“齊頭并進”,再到128道龍蝦菜品“百花齊放”,直至每年持續解鎖創意新味……潛江龍蝦始終將創新基因注入舌尖記憶。
一個個味覺“彩蛋”的疊加,不僅是風味版圖的擴張,更成為其從“網紅”邁向“長紅”的核心密碼——以持續迭代的鮮香體驗,讓食客每次赴約都能遇見新驚喜,也讓這只“紅色小精靈”在時光淬煉中始終保持鮮活生命力。
B.新模式
中央廚房掀起“標準化革命”
近日,在市農發集團中央廚房內,一片繁忙景象。傳送帶上,一盒盒做好的小龍蝦正有序地通過,工人們熟練地為其貼上標簽。這里,正見證著一場小龍蝦產業鏈的變革。
“龍蝦好吃,但很受廚師、食材的影響。以前最怕客人說‘這次味道不對’,現在好了,每盒蝦的調料都是電子秤精準配比。”一位曾經的龍蝦店老板感慨說道。作為傳統餐飲人轉型的見證者,他目睹過廚師手藝波動導致的客源流失,而眼前的中央廚房從清洗、調味到火候控制,每個環節都被納入精密的標準化流程。
瞄準傳統龍蝦店“依賴廚師、口味參差”的經營瓶頸,今年潛江大膽推出“中央廚房+配送站點”模式,一場“標準化革命”就此拉開帷幕。
“我們是希望打造成中國的‘肯德基’。”該項目相關負責人信心滿滿地介紹,“把所有東西全部標準化量化,從龍蝦的采購規格,到配送的蝦怎么燒、燒多長時間,再到廚房管理、廚師長管理、出餐時間、配送路由搭建,店面和中央廚房選址標準,以及與同城配送公司的合作、后廚管理、線上線下運營、同城直播等,都有嚴格統一的標準。”
“克級精準投放”,取代了傳統后廚“憑手感抓料”的經驗主義,是從“掌勺經驗”到“數字配方”的顛覆性改變。標準化帶來的不僅是口味穩定,更是成本結構的革新。
“它有效解決了房租高、人工成本高、效率低等難題。通過原材料的集采,大大降低了成本,提升了核心競爭力。按照以前,要獲客就要開很多線下門店,成本非常大,經營吃力,人員管理也困難。”負責人進一步解釋,過去開10家店要養30個廚師,現在1個中央廚房能支撐50家門店。
這種創新模式的可貴之處在于低成本運營、可視化管理與可復制化。實現中央廚房集約化管理后,對食材保鮮、來料篩選監管更為嚴格,口味也實現了標準化。它打破了傳統中餐堂食依賴廚師、味道難以復制的困境,成功將其轉化為類似快餐的可復制模式。
在新零售場景下,這種模式更顯威力:線上商城推出178元到1288元禮品蝦卡等組合,通過直播帶貨、社群營銷等方式引流,線下站點則化身“體驗終端”,提供配送、提貨等服務。
潛江龍蝦的“中央廚房+配送站點”模式,讓小龍蝦擺脫了“地域美食”的標簽,品牌能以“千店一味”的姿態落地生根,為千城萬店戰略助力鋪路。
C.新搭子
從“吃”到“玩”文旅場景樂翻天
以往假期里,吃蝦前漫長的等待常常讓游客無奈,今年,我市巧妙出招,將吃蝦與游玩完美融合,為游客帶來全新體驗和無限快樂。
“‘五一’假期,每天來這里的游客都有2萬多人,為了給他們提供一個休閑娛樂的等待區,我們打造了五七營地,讓大家免費入園。”5月3日,五七龍蝦城負責人劉海燕介紹,“以前客人來吃蝦,要么在門口玩手機,要么催單催到后廚冒煙,現在有了這個營地,等位都成了體驗的一部分。”
“以前客人等位時急躁,現在有了這片營地,等位成了‘打卡項目’。吃蝦是基礎,讓游客留下來才是關鍵。”劉海燕看著營地內熙攘的人群,談起了“等待經濟學”:游客平均等位2小時,能在營地體驗釣蝦、娛樂、露營、住宿等項目,帶動周邊文創、飲料攤位增收。
生態龍蝦城對面的水上樂園同樣熱鬧。這里將“吃蝦”與“玩水”巧妙結合,不少游客在水上樂園中闖關游玩。“以前吃完就走,現在能玩一整天。”游客們紛紛表示,這里已然成為大家打卡的熱門項目。
在蝦皇,食客們在等待的間隙,能夠欣賞精彩的古風表演,仿佛穿越回古代;在楚蝦王,游客可以與歌手來一場激情合唱;在潛陽城,花鼓戲、皮影戲等本土節目輪番上演,特別是羋月上蝦、楚王舞蹈、丟繡球等特色節目,引得大家直呼有趣。
當小龍蝦從單純的“盤中餐”華麗變身為耀眼的“文旅符號”,潛江以“吃住行游購娛”的全鏈條升級,重新定義了美食旅游的打開方式。五七營地的“等待經濟學”,讓釣蝦、民宿、露營等項目成為游客等位時的絕佳消遣;水上闖關游戲讓游客在吃完蝦后仍能沉浸在歡樂之中;羋月“穿越”上蝦宴,將古裝劇的精彩場景搬進現實,讓吃蝦瞬間變成一場文化體驗。
記者手記:
潛江正以龍蝦為紐帶,編織出一張充滿魅力的文旅大網,吸引著八方游客,向著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的目標穩步邁進。
如今,潛江龍蝦正以“新口味”勾連南北味蕾,以“新模式”改寫產業規則,以“新搭子”重構旅游想象。潛江龍蝦的每一次“進化”,都鐫刻著“敢為人先”的基因,也是對“茍日新,日日新”的當代詮釋。
這或許就是潛江龍蝦從“網紅”走向“長紅”的答案:創新,永遠是穿透周期的核心競爭力;而對“人”的需求的深度洞察,則是所有創新的起點與歸宿。當每一次“嘗新”都能觸動舌尖,每一次“革新”都能溫暖人心,這只蝦的“進化論”,終將成為更多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靈感源泉。

A.新口味
龍蝦混搭解鎖舌尖“彩蛋”
焌米茶搭配小龍蝦成“夏日限定”、榴蓮芝士“硬剛”小龍蝦……今年,我市各蝦店紛紛腦洞大開,創新口味,解鎖“蝦界盲盒”。
“這是什么神仙搭配?本以為是黑暗料理,結果我炫了三斤!”近日,在后湖管理區蝦谷小院,剛剛吃完這里的“蝦谷茶香蝦”,食客王思瑤贊不絕口,“蝦肉帶著焌米茶的焦香和茶葉的清香,越嚼越鮮,最后還能品出點回甘!油脂感被茶香巧妙中和,滿口都是清爽的鮮意。”
店老板莊燕笑著走過來,解釋道:“潛江人夏天離不開焌米茶,更少不了小龍蝦,為啥不把它們‘湊一對’?其實茶香蝦的靈感,源自老一輩‘以茶入饌’的智慧。”說著,她看向廚房方向,廚師正往鐵鍋里倒入焌米茶茶湯。只見茶湯滾沸后,新鮮的炮頭蝦“撲通”下鍋,與三皮罐茶葉、八角、桂皮共舞,紅亮的蝦殼漸漸裹上一層茶褐色的光澤。
來自武漢的客商李老板也在店里,他邊吃邊不停地拍照發朋友圈,興奮地說:“這才是潛江的‘土味高級感’,鄉村美食的‘黃金組合’,讓朋友嘗嘗潛江的‘茶香混搭’。”
如果說茶香蝦是溫柔的歲月情書,那么曉飛歌餐廳的“榴蓮小龍蝦”則是一場“硬核”的味覺Battle。“這搭配太‘野’了!”很多人開始時皺眉,但在嘗過第一口后徹底“真香”——蝦肉鮮甜入口,緊接著榴蓮的甜糯如潮水般漫過味蕾,兩種看似對立的味道竟在口腔里達成奇妙的和解。社交平臺上瞬間涌現“榴蓮控狂喜”“小龍蝦界的破壁者”等熱評。
此外還有蝦黃鮑汁脆米龍蝦盅,脆、嫩、鮮、香層層遞進;話梅蝦鉗,酸甜的話梅汁滲入蝦肉,彈牙解膩;蜂蜜芥末蝦,芥末的辛香混著蜂蜜的甘甜,恰如其分地平衡了蝦肉的厚重……10多種創新口味應運而生。
從最初油燜大蝦“一枝獨秀”,到蒜蓉蝦、鹵蝦、檸檬泡泡蝦“齊頭并進”,再到128道龍蝦菜品“百花齊放”,直至每年持續解鎖創意新味……潛江龍蝦始終將創新基因注入舌尖記憶。
一個個味覺“彩蛋”的疊加,不僅是風味版圖的擴張,更成為其從“網紅”邁向“長紅”的核心密碼——以持續迭代的鮮香體驗,讓食客每次赴約都能遇見新驚喜,也讓這只“紅色小精靈”在時光淬煉中始終保持鮮活生命力。
B.新模式
中央廚房掀起“標準化革命”
近日,在市農發集團中央廚房內,一片繁忙景象。傳送帶上,一盒盒做好的小龍蝦正有序地通過,工人們熟練地為其貼上標簽。這里,正見證著一場小龍蝦產業鏈的變革。
“龍蝦好吃,但很受廚師、食材的影響。以前最怕客人說‘這次味道不對’,現在好了,每盒蝦的調料都是電子秤精準配比。”一位曾經的龍蝦店老板感慨說道。作為傳統餐飲人轉型的見證者,他目睹過廚師手藝波動導致的客源流失,而眼前的中央廚房從清洗、調味到火候控制,每個環節都被納入精密的標準化流程。
瞄準傳統龍蝦店“依賴廚師、口味參差”的經營瓶頸,今年潛江大膽推出“中央廚房+配送站點”模式,一場“標準化革命”就此拉開帷幕。
“我們是希望打造成中國的‘肯德基’。”該項目相關負責人信心滿滿地介紹,“把所有東西全部標準化量化,從龍蝦的采購規格,到配送的蝦怎么燒、燒多長時間,再到廚房管理、廚師長管理、出餐時間、配送路由搭建,店面和中央廚房選址標準,以及與同城配送公司的合作、后廚管理、線上線下運營、同城直播等,都有嚴格統一的標準。”
“克級精準投放”,取代了傳統后廚“憑手感抓料”的經驗主義,是從“掌勺經驗”到“數字配方”的顛覆性改變。標準化帶來的不僅是口味穩定,更是成本結構的革新。
“它有效解決了房租高、人工成本高、效率低等難題。通過原材料的集采,大大降低了成本,提升了核心競爭力。按照以前,要獲客就要開很多線下門店,成本非常大,經營吃力,人員管理也困難。”負責人進一步解釋,過去開10家店要養30個廚師,現在1個中央廚房能支撐50家門店。
這種創新模式的可貴之處在于低成本運營、可視化管理與可復制化。實現中央廚房集約化管理后,對食材保鮮、來料篩選監管更為嚴格,口味也實現了標準化。它打破了傳統中餐堂食依賴廚師、味道難以復制的困境,成功將其轉化為類似快餐的可復制模式。
在新零售場景下,這種模式更顯威力:線上商城推出178元到1288元禮品蝦卡等組合,通過直播帶貨、社群營銷等方式引流,線下站點則化身“體驗終端”,提供配送、提貨等服務。
潛江龍蝦的“中央廚房+配送站點”模式,讓小龍蝦擺脫了“地域美食”的標簽,品牌能以“千店一味”的姿態落地生根,為千城萬店戰略助力鋪路。
C.新搭子
從“吃”到“玩”文旅場景樂翻天
以往假期里,吃蝦前漫長的等待常常讓游客無奈,今年,我市巧妙出招,將吃蝦與游玩完美融合,為游客帶來全新體驗和無限快樂。
“‘五一’假期,每天來這里的游客都有2萬多人,為了給他們提供一個休閑娛樂的等待區,我們打造了五七營地,讓大家免費入園。”5月3日,五七龍蝦城負責人劉海燕介紹,“以前客人來吃蝦,要么在門口玩手機,要么催單催到后廚冒煙,現在有了這個營地,等位都成了體驗的一部分。”
“以前客人等位時急躁,現在有了這片營地,等位成了‘打卡項目’。吃蝦是基礎,讓游客留下來才是關鍵。”劉海燕看著營地內熙攘的人群,談起了“等待經濟學”:游客平均等位2小時,能在營地體驗釣蝦、娛樂、露營、住宿等項目,帶動周邊文創、飲料攤位增收。
生態龍蝦城對面的水上樂園同樣熱鬧。這里將“吃蝦”與“玩水”巧妙結合,不少游客在水上樂園中闖關游玩。“以前吃完就走,現在能玩一整天。”游客們紛紛表示,這里已然成為大家打卡的熱門項目。
在蝦皇,食客們在等待的間隙,能夠欣賞精彩的古風表演,仿佛穿越回古代;在楚蝦王,游客可以與歌手來一場激情合唱;在潛陽城,花鼓戲、皮影戲等本土節目輪番上演,特別是羋月上蝦、楚王舞蹈、丟繡球等特色節目,引得大家直呼有趣。
當小龍蝦從單純的“盤中餐”華麗變身為耀眼的“文旅符號”,潛江以“吃住行游購娛”的全鏈條升級,重新定義了美食旅游的打開方式。五七營地的“等待經濟學”,讓釣蝦、民宿、露營等項目成為游客等位時的絕佳消遣;水上闖關游戲讓游客在吃完蝦后仍能沉浸在歡樂之中;羋月“穿越”上蝦宴,將古裝劇的精彩場景搬進現實,讓吃蝦瞬間變成一場文化體驗。
記者手記:
潛江正以龍蝦為紐帶,編織出一張充滿魅力的文旅大網,吸引著八方游客,向著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的目標穩步邁進。
如今,潛江龍蝦正以“新口味”勾連南北味蕾,以“新模式”改寫產業規則,以“新搭子”重構旅游想象。潛江龍蝦的每一次“進化”,都鐫刻著“敢為人先”的基因,也是對“茍日新,日日新”的當代詮釋。
這或許就是潛江龍蝦從“網紅”走向“長紅”的答案:創新,永遠是穿透周期的核心競爭力;而對“人”的需求的深度洞察,則是所有創新的起點與歸宿。當每一次“嘗新”都能觸動舌尖,每一次“革新”都能溫暖人心,這只蝦的“進化論”,終將成為更多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靈感源泉。
2025-05-08 關注: 來源:潛江資訊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