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統醬品制作技藝
傳統醬品制作技藝,是今湖北嘗香思食品有限公司,沿襲傳統的制醬方式,融入民間作坊祖傳的秘制工藝,從而形成的具有鮮明特征的醬品制作方法。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技藝類項目。
醬的發源,始于距今3000多年前的西周時期。據史料記載,《周禮》中已有“百醬”之說,春秋時孔子《論語》曰:“不得醬,不食”。到了唐代,大豆、面粉作為主料參與“全料制麹”,且一直沿用至今。潛江制醬的發端,尚無法確考,僅在1990年出版的《潛江縣志》(卷十六)記載:“清道光末年潛江城關關廂門有吳長茂醬園以老子號面市,以醬芥菜、醬火腿、醬牛肉、花椒腐乳遠近聞名”。歷經一百多年滄桑,演繹成就了今湖北嘗香思食品有限公司。
嘗香思醬品分為發酵性和非發酵性兩大系列,共有38個品種,以香辣牛肉醬為代表,集中反映了其醬品生產的工藝特征:一是原料選自于綠色農產品種植基地和優質畜牧品養殖基地;二是采用優秀的傳統釀造方法生產出既是獨立的產品,又是配方輔料的發酵性品種,以秘制工藝合成“醬母”,繁衍出風味別致的非發酵性醬品;三是以熬制、泡制、腌制多種方式,經30多道工序制成色、香、味、型俱全的系列產品。產品輻射全國各大、中城市,被國家權威機構認定為“綠色食品A級產品”,在同行業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。
嘗香思醬品工藝秉承了中國制醬工藝的優秀傳統和歷史文化內涵,對于研究中國醬文化的歷史演變、傳統制醬的科學價值,以及豐富現代的美食文化,助推農業經濟發展都具有深遠的歷史和現實意義。

嘗香思醬品分為發酵性和非發酵性兩大系列,共有38個品種,以香辣牛肉醬為代表,集中反映了其醬品生產的工藝特征:一是原料選自于綠色農產品種植基地和優質畜牧品養殖基地;二是采用優秀的傳統釀造方法生產出既是獨立的產品,又是配方輔料的發酵性品種,以秘制工藝合成“醬母”,繁衍出風味別致的非發酵性醬品;三是以熬制、泡制、腌制多種方式,經30多道工序制成色、香、味、型俱全的系列產品。產品輻射全國各大、中城市,被國家權威機構認定為“綠色食品A級產品”,在同行業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。
嘗香思醬品工藝秉承了中國制醬工藝的優秀傳統和歷史文化內涵,對于研究中國醬文化的歷史演變、傳統制醬的科學價值,以及豐富現代的美食文化,助推農業經濟發展都具有深遠的歷史和現實意義。
2025-02-15 關注: 來源:潛江資訊網